新加坡的日历上,总有值得期待的日子。
不同的季节,不同的种族,把自己的节日带进这座城市,于是这里一年四季都在庆祝。
第一次在这里生活,我惊讶地发现,不管是农历新年的红,开斋节的绿,屠妖节的彩灯,还是圣诞节的雪花灯饰,都能在一条街上相遇。
跟着新加坡金溪旅行社(G K Travel Pte Ltd)走过一年,我收集了这座城市的节日故事。
农历新年:牛车水的年味
一月或二月,年味在牛车水弥漫开来。
街道两旁挂满了大红灯笼,摊位上是堆得高高的橘子、肉干、年糕。
有一次,我在一家老茶庄里遇到老板,他一边给我倒茶,一边讲起父亲当年来南洋讨生活的故事——“春节,是一年里最重要的团圆,不管多忙,都要回家。”
展开剩余75%鞭炮声在法律禁止的年代已经听不见了,但人潮、灯光、红色的海洋,让你依然能感到那份热闹与归属感。
开斋节:甘榜格南的香料之路
五月或六月,斋戒月结束后的开斋节,让甘榜格南变得格外热闹。
金色圆顶的苏丹回教堂在阳光下闪耀,街道上飘着椰浆饭、仁当牛肉、糕点的香气。
我曾被一位马来朋友拉进家门,她的母亲递来一杯冰饮和一盘五颜六色的糕点——“节日里,大家都是朋友。”
那一刻,我意识到,这个节日的意义,不只是结束禁食,更是分享与祝福。
屠妖节:小印度的光海
十月或十一月,小印度的夜晚会亮起五彩的灯饰。
屠妖节前的市场像一场盛大的色彩派对——鲜花、香料、金饰、纱丽,空气里全是温暖的香气。
在一条小巷里,我看见一家人围着一圈油灯,灯光摇曳,映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他们说,这是“光明战胜黑暗”的象征,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。
圣诞节:乌节路的闪耀
十二月,乌节路变成一条长长的光廊。
即便新加坡没有雪,圣诞节的气氛依然浓烈——商场门口的圣诞树高得几乎碰到屋顶,街头艺人演奏着熟悉的旋律。
我在一家咖啡店碰到一位欧亚族老板娘,她笑着说:“圣诞节是我们家最忙的时候,亲戚朋友都会来吃Devil’s Curry(魔鬼咖喱)。”
辛辣的咖喱和甜美的圣诞蛋糕同时上桌,这种组合只有在新加坡才能遇到。
国庆日:滨海湾的心跳
八月九日,新加坡国庆日。
滨海湾的天空被战机划出红白色的轨迹,海面上映着烟花的光。
看台上的观众挥舞着小国旗,合唱国歌时,连我这个外地人都被那股情绪感染。
有人说,这一天是新加坡人一年中最团结的时刻,因为不分种族、不分背景,大家都在为同一面旗帜欢呼。
大宝森节:信仰的力量
一月或二月,大宝森节是印度教徒的重要节日。
那天的实龙岗路上,信徒赤脚行走,肩扛“Kavadi”(祭具),有些甚至用钢针穿过身体,以此表达虔诚的信仰。
我在路边看了很久,旁边一位年长的印度妇人轻声告诉我,这是一种感恩的仪式,象征着对神明的承诺。
庄严、震撼,又让人心生敬意。
中秋节:灯笼与月饼的温柔
九月,夜空挂着一轮圆月,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会举办赏月活动。
孩子们提着卡通灯笼奔跑,大人们一边切月饼,一边泡茶聊天。
我记得有一年在植物园的草地上,和陌生人一起分食莲蓉月饼,笑声与虫鸣混在一起,像是一首温柔的歌。
走过新加坡的一年,你会发现,这里几乎没有“淡季”——不同的节日轮流登场,把这座城市染成不同的颜色。
节日不仅是庆祝,更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走近的理由。
在这里,四大种族的节日彼此交错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——有人准备年夜饭,有人在市场里买椰浆饭的材料,有人在小印度挑选节日灯饰,有人在乌节路下的咖啡馆写圣诞卡片。
新加坡用节日告诉我们,多元不是对立,而是一起生活的方式。
当你置身其中股票配资平台大全,你会发现,这座城市真正的魅力,不是高楼大厦,而是灯光背后那一张张笑脸。
发布于:新加坡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